兰永临高速最新进展→
2025-04-16 11:04: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6:37:00
反串林黛玉演绎《葬花吟》,用微积分解读生活诗意,课堂开到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日前,在太原五中第八届“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活动上,展示了五中师生们用跨学科创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在戏剧艺术、AI技术、社会实践与各学科的碰撞中,摸索学习的新模式,开启全新的破界之旅。
反串黛玉 演绎“红楼”
“林黛玉到底是尖酸刻薄,还是孤标傲世?”4月9日下午,在语文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中,高一学生们身穿古装,从灵秀、才艺、本心等多方面,全方位解读林黛玉人物形象,精彩演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经前期调研,高中语文学科组老师发现,学生们对人物的解读分歧严重,如对林黛玉,有人认为她尖酸刻薄使小性子,有人认为她孤标傲世不与人争。最终,老师们决定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现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这场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精彩演出,凝结着师生们大量心血。
“男生反串黛玉?这太有趣了!”当《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研习》课题公布时,544班学生赵敏涵率先递交上一篇小论文,从诗词才情、情感困境、精神孤高等角度剖析黛玉形象。她的热情迅速吸引来郭桐羽、解雅楠等同学加入剧本创作;男生武浩宸反串黛玉,以《葬花吟》吟诵展现人物精神孤高;郝晋瑶设计的“葬花”肢体语言,将文本哀愁转化为现代舞语汇;音乐特长生重新编曲的《枉凝眉》,让百年诗韵在琴键上流淌。语文老师张婧感慨:“这场跨越性别的角色扮演,不仅消解了学生对传统人物的刻板印象,更让文本中的诗意与哀愁,在当代语境中鲜活重生。”
特殊实践 淬炼担当
高中政治学科组筹划的“模拟政协”项目式学习活动中,65名高一学生代表身穿校服,走进太原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围绕校园治理、文化传承、网络素养等社会议题,交出了13份扎根太原实际的提案,用青春智慧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此前,在为期两个月的筹备中,教师们构建了“理论学习+实践调研”的立体培养体系:通过《人民政协报》案例精读掌握提案规范,借助问卷设计、街头访谈锤炼调研能力,开展小组研讨培养政治认同。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收获了远超课堂的成长体验。545班学生姬鑫泽在展示《完善校园规则 加强学生管理》提案时,真切感受到“青年声音被高度重视”;547班学生梁淑景与同学们一起结合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关于深化研学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传承与发展的建议》;531班学生赵儒博和同学通过实地调研,推广优化退休教师返校讲座机制,让教育温度不断延续。
看着学生们充满洞见的提案,张玉宝老师难掩惊喜:“这一份份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履职答卷’,不仅印证了项目式学习的育人成效,更让参政议政的种子在青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学科融合 打破边界
项目式学习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英语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用流利的英文,讲述山西古建筑中的榫卯技艺,设计出“梁思成与AI悟空对话佛光寺”的跨时空剧本;历史学习组以北齐壁画为线索,解码胡汉交融的艺术密码;美术学习组的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掐丝珐琅的独特魅力。
理科的实践则更具烟火气。物理项目组的简易电冰箱从电路设计到焊接组装,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数学组将一杯茶水的冷却过程转化为函数曲线,用微积分解读生活的诗意;化学实验室里,膨松剂在面团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魔法”,被学生用方程式拆解为“人间烟火的科学注脚”。
据介绍,太原五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已有7年,从最初的某些学科发展到全部学科,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高一年级547班班主任何生浩老师这样评价:“这种跨学科学习,就像榫卯结构的咬合,当多学科榫头精准嵌入卯眼时,一座认知文明的智慧殿堂便拔地而起。”在太原五中龙城校区执行校长张毅强看来,项目式学习凸显学科融合优势,涵盖文化、艺术等六大领域,通过实验、调研等多元化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深度落地。
记者 周利芳 太原日报
2025-04-16 11:04:00
2025-04-16 06:37:00
2025-04-15 21:04:00
2025-04-15 17:14:00
2025-04-15 06:33:00
2025-04-15 06:20:00
2025-04-14 22:12:00
2025-04-14 1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