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路线杆难整改 产权归属成挡箭牌?
2025-04-30 08:29: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8:29:00
位于山花街的水泥电线杆倾斜角度大,让周围的居民担心不已。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达 摄
在金岗街和金北路交叉路口,水泥杆石墩占用路口近1/3的面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达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明璿
2025年3月26日,本报《民声·民生》专栏以《电线杆亟须站得稳管得好》为题,报道了我市一些倾斜、拦路的各类线杆安全隐患。时隔一个多月,记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回访,发现原来的线杆隐患未获整改,其他区域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歪杆”“拦路杆”。
“歪杆”依旧拦路
近日,记者来到此前报道的甘井子区山花街,这里一处水泥电线杆由于倾斜角度大,一直让周围的居民担心不已。附近居民吴女士告诉记者,“新闻见报后,有工作人员来检测一番,但目前线杆仍然处于歪斜状态。”
此前报道的沙河口区万岁街和五四路交叉路口“歪杆”也保持原状未得到整改。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不远处是701路、406路公交车站,乘客众多。桃仙街奥南苑小区西侧的拦路线杆,也依旧挡在路上。一名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杆虽不属于他们产权,但线杆上面的低压线至少涉及通信、交通等几个领域,情况相对复杂。
类似问题还有不少
曾被曝光的“歪杆”没有扶正,记者还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新的“歪杆”或“拦路杆”——甘井子区甘北路一处人行道上,倾斜线杆上的拉索斜向入地,底端没有警示标志,成了“绊马索”。市民高先生表示,这实在是太过危险,特别是斜拉索下就是盲道,“按照斜拉索的高度,盲人行到此处,安全隐患实在是太大了。”
甘井子区金三小学东侧,金岗街和金北路交叉路口,一根安装有数十根各类线缆线的水泥线杆立在行车道上,杆下石墩占用了路口近1/3面积。每到放学时间,堵车情况格外严重。记者在查找该电线杆产权时,看到国网与金三小学2024年签署的高压供电合同里记录:按照产权分界点划分,该线杆划到用户产权处,由用户投资维护。周围居民介绍,这个杆是当年修路时留在行车道上。记者联系合同联系人了解相关事宜,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明确回复。
“歪杆”问题需协同共治
记者采访中获悉,问题线杆数量多、分散,产权归属复杂,这是“歪杆”难治的根源。中山区政协委员王昌青认为,电线杆拦路、歪斜等顽疾需要系统整治。他建议,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公路建设的监管职责,应该广泛听取交通领域从业人员、电力领域从业人员、交通部门监管人员等各方意见,在综合线杆所处道路等级、位置险要与否、群众反映等多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电线杆予以妥善处置。“应该推动电线杆占道问题的协同共治,组织相关单位磋商,明晰单位权责,推动电线杆占道问题的协同共治”。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与建筑学院刘代云教授建议,成立市级线杆管理专班。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电力、通信运营商、交通、市政等多部门,明确权责分工,解决产权分散问题。他提出推广“多线并杆”技术,建设高标准综合杆,整合电力、通信、监控等线路,减少重复立杆。同时,强化动态巡查与智能监测,开发线杆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杆体倾斜等隐患,并联动责任单位快速响应。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短评
扶正“歪杆”等不得
万恒
曾被曝光的“歪杆”月余未获整改,新的隐患还在不断冒头。面对“歪杆”“拦路杆”这些顽疾,“产权复杂处置困难”成了最常见的理由。
从记者的采访情况看,“歪杆”“拦路杆”确实普遍存在权属分散、难以确权的实际困难。一根线杆可能涉及电力、通信、交通等多个部门,但群众出行安全没有“产权之分”,不应让部门权责边界成为问题治理的盲区。
相关专家提出的“协同共治”思路,确实是治本之策。但是“歪杆”隐患突出,整治排险等不起。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的妥善规划,还体现在对安全隐患的响应速度上。相关部门应对歪杆拦路杆尽快进行摸底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对于权属不明确的“无主杆”,要明确兜底责任主体,先排险,后确权。只有把群众安全放在部门利益和繁琐程序之上,“歪杆”才能真正扶正。
■后续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2025年4月23日,本报刊发题为《“脖后灰”还得洗 “脸面”仍需净》的报道。稿子见报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即知即改”机制,开展全域排查。
24日上午9时,记者在沙河口区罗斯福广场身后的光华街和广平街附近看到,昔日堆放的垃圾杂物已被清理干净。据了解,23日当天,沙河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即对报道中提及的建筑垃圾、废旧家具进行集中清运。同步组织环卫企业清理周边卫生,清理各类垃圾约10吨。在西岗区通江街,堆放的废弃物品也被清理干净。在大连火车站,相关部门对破损的楼梯、道路、方砖进行了紧急修复,整体环境提升明显。针对大连站南广场的公交枢纽站路面多处破损,部分方砖缺失、损毁等问题,属地已协调有关单位,列出维修改造计划,将于5月底完成修复。
据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背街小巷市容环境问题“治理难、反弹快”,这一问题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我市制定了《大连市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2298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2024年完成40%,2025年完成30%,2026年完成30%。同时,市级部门每月抽查部分街巷进行现场察看,发现问题及时转属地整改。(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卫巍)
2025-04-30 08:29:00
2025-04-29 17:55:00
2025-04-29 10:29:00
2025-04-28 09:27:00
2025-04-24 10:12:00
2025-04-23 20:38:00
2025-04-23 15:14:00
2025-04-20 2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