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突发讣告!他因病逝世!曾在上海工作,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36:00    

4月11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

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

发布讣告称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

在浙江杭州逝世

享年85岁



新中国第一位留德博士
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

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表平和,内心坚强。”这是郭爱克在总结八十多年的人生时,对自己作出的八字评价。


1960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由国家选派,郭爱克进入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回到祖国。1979年再获德国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65年开始,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至2020年历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所长。


2020年至2025年受聘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爱克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在学习记忆、注意抉择及神经计算与控制等脑认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引领了在“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系统解析智力本质的研究,推动了空间亚磁环境影响脑认知功能的探索,促进了我国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多项智能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


郭爱克是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布局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图片



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

郭爱克曾获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讣告称,郭爱克治学严谨,始终坚持求真唯实、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为中国神经科学和空间亚磁等领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多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促进了我国脑认知和仿生智能等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待人宽厚,豁达谦逊,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和青年人才,关注社会民生,热心公益,深受国内外同行敬重和爱戴。

图片



天才大脑
或可借助人工智能复制

在2017年的一场“探索者”创新大会上,郭爱克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类大脑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人脑不可复制,这是生命和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郭爱克认同达尔文所说的“演化和选择创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同时相信“大脑的可塑性与自然的演化和选择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适用于所有生命和智能系统的各个层次”。


郭爱克还表示,有很多具有天才特征大脑的内在运动机制,也许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来复制。比如某些人在绘画、音乐等方面特别具有天赋,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如果能够集成这种天才特征的大脑,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完美的大脑,这种可能性值得探讨。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2025年迄今,包括郭爱克在内,已有11位院士离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85岁;逝世院士来自医疗、农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一财经、新京报、九派新闻等

本文编辑|小门耳



图片

相关文章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浙调研 朱永新带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万笑影4月11日至13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四个面向’”来浙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带队。省政协主席廉毅敏参加相关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宇树科技、游科互动、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了解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动态及研发成果;前往杭州

2025-04-13 19:22:00

突发讣告!他因病逝世!曾在上海工作,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岁新中国第一位留德博士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

2025-04-13 07:36:00

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 据科技日报消息 光解水制氢迎来新突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

2025-04-12 22:52:00

“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丨天府绛溪实验室:2到5年,给机器人装上更聪明“大脑”

记录前行路上的思与行、谋与干、拼与闯,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系列报道。在发展一线蹲点,调研行今天出发,首站走进成都高新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词热词备受关注。4月9

2025-04-09 21:13:00

“带编”创业、入职送车……广州黄埔携1557个高薪岗位赴京引才

4月12日,一场跨越南北的“人才之约”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按照统一部署安排,4月13日广州市将在北京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专场校园引才招聘活动。届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携100家优质企业、1557个高薪岗位及

2025-04-08 22:16:00

大学教授离世前为自己写好讣告:“如果我奉受过您的恩泽,我将努力刻骨铭记”

大皖新闻讯“如果我奉受过您的恩泽,我将努力刻骨铭记……如果我得罪或失礼于您,我绝无恶意……”连日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毛世桢生前为自己撰写的讣告,引发关注。在他离世后,其女儿对外发布。4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这是)毛老师自己撰写的,我感觉毛老师音

2025-04-07 14:27:00

绿色动力: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绿色动力: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财联社4月6日电,绿色动力(601330.SH)公告称,公司与固高科技于2025年4月3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智能巡检机器人或无人机、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和碳减排等领域或方向,展开技术探索与合作,推动实现垃圾焚烧行业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巡检、智能安防、危险

2025-04-06 15:52:00

前2月我国新增发布“两新”领域国家标准13项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1至2月,我国新增发布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国家标准13项;截至目前,2024年和2025年“两新”领域计划制定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中,已累计发布185项。具体来看,设备更新方面,出台能耗限额、设备能效、污染物和碳排放等国家标准85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消

2025-04-05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