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听说,不如亲至
2025-04-04 12:58: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3:0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陈诗灵 摄影陈玲、吕文冬)非遗“活”课堂,文化“传”纽带。3月30日,意大利阿斯蒂省师生代表团一行应邀走进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开展为期一天的参观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多元文化体验与互动进一步深化两地教育合作,增进中意师生友谊,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发展。
文化交融:传统艺术架起友谊桥梁
上午第一站,代表团一行走进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作为一所由意大利柏博爱女士于1911年创办的百年名校,该校承载着深厚的中意文化交流底蕴。此次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历史溯源与互动交流,深化了两国青少年对彼此文明的理解与友谊。
踏入该校校史陈列馆,古典的气息扑面而来,木质地板与梁柱尽显岁月韵味。馆内陈列的旧物,皆是历史见证者。这座由意大利建筑师沙西设计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以红砖清水墙、多立克柱式门斗和彩绘玻璃窗为特色,被列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学生担任校史讲解员,用双语讲述着学校从“圣若瑟女子中学”到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中意教育理念在这里交融与创新。
在汉绣工作坊,意大利学生亲手体验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王燕通过生动的演示,指导学生用传统针法绣制香囊。随后的书法课堂上,禤明老师带领十九初学生与意大利青年学生共同研习“和““福”等汉字,感受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意大利学生表示:“汉绣的色彩和书法的韵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细腻与智慧。”两校学生互换手写信件,约定未来通过线上平台持续交流。
匠心传承:非遗技艺见证合作初心
下午第二站,意方师生来到武汉市第十九中学这座百年中意人文地标。作为一所由意大利柏博爱女士创办的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意合作办学典范,近年来,武汉市第十九中学持续推动国际教育交流,成为中意人文合作的重要纽带。
在武汉市第十九中学食堂,意大利师生品尝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美食,如饺子、春卷、宫保鸡丁等。午餐结束后,意方师生体验了茶道传统文化,通过泡茶、闻香、品茗沉浸式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江汉区师生代表弹唱民谣邀请意大利师生一同欣赏藏族舞、新疆舞、东北秧歌等民族舞蹈。两地师生亲密互动,体验了中国民族舞蹈的热情与活力。随后,意大利师生前往音乐教室,欣赏了由礼乐弦歌琴、古筝等民乐演奏的《明月几时有》《渔舟唱晚》,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曲目让意大利师生沉醉其中,沉浸式体验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
面塑体验环节,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武汉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洁向师生们讲解面塑历史、制作技巧,并展示一些简单的面塑作品,以精巧技艺展示“中国面塑”的魅力。两地师生共同制作面塑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是跨越国界的桥梁,此次活动从筹备之初便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教育局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既展现江汉教育的深厚底蕴,也为两地师生搭建了真诚对话的平台,大家在汉绣、书法、民乐互动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未来,江汉区将持续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以教育为纽带,深化与意大利阿斯蒂在教育、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江汉区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国际化的视野,迎接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4-04 12:58:00
2025-04-04 10:53:00
2025-04-04 10:52:00
2025-04-04 02:14:00
2025-04-04 01:13:00
2025-04-03 23:05:00
2025-04-03 23:01:00
2025-04-03 1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