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龙躺梁社区:大风过境后,“排查”“洗城”两不误
2025-04-15 14:39: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50:00
“以前总觉得被贴着标签,现在司法所帮我改造了养鸡场,还能带着‘同路人’一起赚钱。”近日,站在自家改造一新的养鸡场前,社区矫正对象曾某笑得坦然。这份新生,正是娄星区司法局“法护新生”品牌结出的果实。
“绣花功夫”织密安全网:3个人管130人,档案摞得比人高
走进大科司法所,三名工作人员正忙得脚不沾地。这个娄星区“最忙司法所”管辖着130名矫正对象,占全区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桌上堆成小山的档案盒里,藏着他们的“绣花秘籍”——每人年均走访超500次,一年整理1560份思想汇报,材料摞起来比办公桌还高。
“日定位查轨迹,月汇报听心声,季度走访看变化。”大科司法所喻新庄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130个实时定位绿点,“去年全年零脱管、零事故,靠的就是这股‘笨功夫’。”他们的“一人一档”里,连矫正对象生活习惯、孩子在哪上学都记得清清楚楚。
“法治课堂”不枯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现在每月最期待‘上课’!”因冲动犯罪的小张说。司法局把法治课玩出了新花样:让社区矫正对象“现身说法”,把课堂搬进红色教育基地,邀请专业律师授课解惑。去年121场集中教育参与率达到95%,有人悄悄记笔记,有人课后追着律师问“如果当时懂这些……”
最让矫正对象深刻的是“法律急诊”。由3名和娄星区司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律师服务团队承办,简单问题现场给出专业意见,复杂案件启动“调解优先、诉讼兜底”双轨机制。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曾因债务纠纷焦虑不安,律师当场帮他理清法律关系,“没想到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不难!”
从“边缘人”到“合伙人”:社区治理有了新力量
在乐坪街道,“矫正友好型社区”成了新风景。社区反诈“敲门行动”中有因为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而不愿再与人相处的小王,活动室里有因交通肇事一直陷入自责情绪的小李在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他们不是‘麻烦’,而是‘新帮手’。”街心社区书记感叹道。
乐坪司法所所长坦言,起初不少社区干部对矫正工作有抵触。司法所主动上门沟通:“他们能参与创卫、普法,还能用亲身经历做反诈宣传!”如今,乐坪街道12个社区成功打造“矫正友好型社区”,矫正对象化身“社区治理合伙人”,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接纳度。
从年增22%的监管压力,到连续多年保持零脱管漏管;从冰冷的“电子围栏”,到温情的“新生基地”——“法护新生”品牌用实践证明:矫正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正如司法局负责人所说:“当我们用‘治病救人’的真心换位思考,每个迷失的灵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通讯员 刘思伶)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2025-04-15 14:39:00
2025-04-14 20:43:00
2025-04-14 10:11:00
2025-04-11 17:48:00
2025-04-11 17:45:00
2025-04-11 15:43:00
2025-04-10 16:50:00
2025-04-10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