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80后手艺人王金川: 自制微缩模型,指尖还原老建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2:26:00    

在黑河一间普通的工作室里,易拉罐、纸壳、泡沫板、铁丝等“废品”正被一双巧手赋予新的生命,80后手艺人王金川用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复原出一座座消失的老建筑:“老三百”“魁星阁”“海兰照相馆”……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记录着他从童年至今对手工的热爱与执着。

走进王金川的工作室,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墙角的“向阳小铺”里,冰棍杆做成的货架上摆着迷你酱油瓶;桌上的“王肃电影院”门前,整齐停放着铁丝弯成的自行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用泡沫板拼接的“魁星阁”,连瓦片上的青苔都栩栩如生。这些看似简单的模型背后,是一个手艺人三十余年的坚持,也是一座城市消失记忆的重现。

变废为宝制作建筑模型

从小就是手工达人

王金川是巴彦人,如今在黑河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用来制作微缩模型:用易拉罐做瓦片、拿纸壳做房盖、靠冰棍杆拼成板杖子、用泡沫板刻出砖墙的纹理。这些别人随手丢弃的废品,却在他的手中变成了黑河“老三百”商店、向阳小铺、王肃电影院等建筑模型。每个作品从搜集资料到完成至少需要一个月,期间还要反复调整细节,直到完全还原记忆中的模样。

“80后是怀旧的一代人。”王金川接受采访时,手里正打磨着一块用易拉罐制作的瓦片。他坦言,如今许多自己童年记忆中的老建筑已经消失,而微缩模型是他留住历史的方式。最让他自豪的是复原“魁星阁”时,有老人看到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年轻时见过的样子!”这种认可让他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实,手工制作的种子早在童年便已埋下。生长于巴彦农村的他,因自小家境贫寒,玩具全靠自己制作:木板钉成的小车、电线绕出的陀螺、用荧光灯跳泡和碳棒自制的电笔。“那时家里种水稻用的拖拉机换个喷油嘴、研气门,都是我自己动手。”王金川回忆道:“修柴油机、变速箱,这些活儿我小学就会了。”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超强的动手能力和对细节的执着。

从零开始了解城市历史

“复活”消失的建筑记忆

谈起为何痴迷老建筑,王金川的思绪回到了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老供销社。”据他介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供销社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木头柜台、玻璃罐里的糖果、铁皮暖水瓶,每样东西都让他着迷。“最期待父母给钱让我去买东西,剩下的零钱可以买点零食,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真正的触动来自一张老照片。某天,他和孩子翻看相册时,孩子指着巴彦老家的房子,天真地问:“爸爸,这是哪儿?”这个简单的问题让他愣住了。他意识到,这些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建筑,对下一代来说只是陌生的影像。“不能只让它们留在照片里。”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用微缩模型“复活”这些记忆。

复原老建筑绝非易事,作为2000年才来到黑河的“外来者”,他需要从零开始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老三百”商店的复原就让他费尽周折,查阅了无数地方志,走访了十几位老人,才确定了建筑的原貌。当作品完成后,有位粉丝给他留言说,自己靠他的作品,找到了失联多年的老邻居。“原来这些模型不仅能保存历史,还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王金川感慨道。

事无巨细考究每一处细节

精心重现“城市切片”

在王金川的工作台上,“废品逆袭”每天都在上演。他制作的《人世间》中周秉昆家的“光字片儿”老院,墙体是由泡沫板雕刻而成,瓦盖用纸壳揭去表层后做出波浪纹路,窗户的玻璃来自透明书皮,冰溜子则是用矿泉水瓶底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就连院子里随意摆放的板凳、碗架子,也都是由冰棍杆、铁丝等材料拼接而成。

“材料越普通,越考验观察力。”王金川指着模型解释道。为了让建筑更真实,他必须研究每一处细节:向阳面的砖块会因日晒褪色,背阴处则因潮湿泛出碱花,角落“长出”的青苔、砖缝里的积灰、瓦片上的裂痕,这些都要精准还原。“建筑不是死板的复制,它得有‘生活气’。”王金川说。

最耗时的并非制作,而是考证。为了复原“海兰照相馆”,他翻遍网络资料,联系地方文史研究者,却始终找不到清晰的建筑照片。直到一位粉丝在网上私信他,发来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拍摄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珍贵影像。他如获至宝,对照照片反复调整模型的比例、门窗样式,甚至招牌上的字体。作品发布后,评论区瞬间沸腾:“这就是我爷爷当年拍照的地方!”“连门前的台阶都一模一样!”

不断改良工艺 尝试3D打印

在快时代坚守慢手艺

微缩模型是门“慢艺术”,但王金川的生活节奏却很快。白天,他是广告公司的老板,忙着设计、谈客户;晚上,他钻进工作室,在灯光下一点点拼凑记忆中的老建筑。时间被切割成碎片,但他从未因忙碌或材料短缺而放弃。“废品反而逼着我创新。”他笑着说。

为了提高效率,他不断改良工艺。比如,过去制作“魁星阁”需要20多天,如今他优化了结构,用时缩短至10天左右。他还尝试用3D打印辅助制作复杂构件,但核心部分仍坚持手工完成。“机器做得太完美,反而少了味道。”他说。

“现在科技有一日千年的感觉,数字时代的快对比微缩模型这种慢,我觉得并不相悖。”王金川认为,数字时代反而能让更多人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接触这种老建筑微缩模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唤起对尚存老建筑的保护意识。

“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全心投入这个领域。”王金川说,虽然目前仍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但他会继续坚持创作,让消失的老建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偶尔有网友咨询制作技巧,他都会耐心解答。“如果能让更多人爱上这门手艺,老建筑就能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

灯光下,王金川正将一根铁丝弯成自行车辐条,这件尚未完成的“二八大杠”,将来会和众多微缩模型一起,成为某段历史的注脚——正如他所说:“老建筑不该消失,它们值得被看见。”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李楠 牛婷婷;摄影:李楠 牛婷婷

相关文章

80后手艺人王金川: 自制微缩模型,指尖还原老建筑

在黑河一间普通的工作室里,易拉罐、纸壳、泡沫板、铁丝等“废品”正被一双巧手赋予新的生命,80后手艺人王金川用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复原出一座座消失的老建筑:“老三百”“魁星阁”“海兰照相馆”……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记录着他从童年至今对手工的热爱与执着。走进王金川的工作室,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

2025-04-20 22:26:00

新民艺评·金刺猬丨徐佳和:艺术展览不能仅仅以“富婆审美”为标准

近年来,随着富裕女性群体在艺术消费中的活跃,其审美偏好对艺术展览、创作及市场的影响逐渐成为争议焦点,甚至成为“群嘲”的话题。什么是“富婆审美”?从刚刚结束的香港艺博会以及各种画廊为迎合藏家偏好层出不穷的展览上,可以看见颜色鲜艳夺目的抽象作品、易于理解包含强烈情绪的卡通符号、闪亮的复合材料堆砌出来的夺

2025-04-20 13:16:00

跟着建筑看雄安:在中式美学画卷里品城市风华

中国新闻网

2025-04-19 19:30:00

出台装备制造相关行业新一轮稳增长方案、电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工信部谈下阶段工作重点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6.3%。工业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预期提振、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2025-04-19 02:01:00

腾讯混元宣布开源定制化图像生成插件InstantCharacter

IT之家 4 月 18 日消息,腾讯混元今日宣布开源定制化图像生成插件 InstantCharacter,并实现了对开源文生图模型 Flux 的兼容。腾讯官方介绍称,通过这个插件,在大模型中,只需要一张图加一句话,就可以让任何角色以你想要的姿势出现在任何地方。输入原始图片+ prompt :a ra

2025-04-18 19:26:00

工信部:国产大模型发展创造“中国速度”

【通信产业网讯】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并答记者问。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工信部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时,谢少锋表示

2025-04-18 11:20:00

首届酒仙桥论坛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启幕

4月15日,为期6天的2025酒仙桥论坛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启幕。论坛汇聚产学研各界领袖及头部企业代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前景、创新应用、生态发展”三大核心领域,探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AI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如何推动AI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行业内备受重视的议题。在这场以“开启A

2025-04-17 21:53:00

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吉林省作品评审会,73幅优秀作品入选

【来源:吉林省自然资源局_自然资源动态】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吉林省作品评审会,73幅优秀作品入选为进一步普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形成知我国家版图、爱我国家版图的良好氛围。省自然资源厅与教育部门联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并组织地图方面

2025-04-17 0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