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观察|只留清气满乾坤
2025-04-12 20:31: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13:00
红旗渠精神永在
一渠活水激荡文旅新潮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综述之五
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文
冀坤/图
太行春晓,渠水欢歌。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当天,约2.2万名游客走进红旗渠风景区,红旗渠纪念馆、分水岭、青年洞等景点人头攒动。这条镌刻着民族精神密码的“人工天河”,激荡起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澎湃浪潮。
渠水长流:从历史丰碑到时代地标
20世纪60年代,10万林县人以“一锤一钎一双手”凿穿太行绝壁,10年鏖战铸就“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更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60年后,这条精神之渠在安阳文旅的深耕中焕发新生。2024年,红旗渠红色旅游、研学、培训等接待游客实现显著增长,其中青年群体成为主流,带动安阳全年接待游客8497.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69.13亿元,入境游客突破6万人次。
赓续红色血脉,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依托,我市打造红旗渠多维度、立体化传播矩阵,让精神火炬越燃越旺。
红旗渠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一场接着一场。从北京首旅集团千家门店年会现场推介到韩国首尔国际旅游展推介,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沉浸式推介到“豫见齐鲁·山河有约”——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山东)推广周活动开展,从北京交通广播节目《一路畅通》推介、讲述红旗渠故事到“老家河南 青春登场”走进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再到“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全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周举办,10余场宣传推介活动掀起红旗渠文旅热、红旗渠精神传承潮。
红旗渠精神联展、巡回展有声有色。我市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色精神联展,相继在苏州博物馆、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张家港博物馆等开展“红旗渠精神永在”巡回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先后走进郑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发放巡展纪念券10万余张,宣传推介红旗渠,引发青春共鸣。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网、《河南日报》等央媒、省媒2024年报道180余次。致敬红旗渠精神主题歌曲《如许》全网播放量超3.5亿次。“两微一抖”、小红书、今日头条等20余个自媒体官方平台矩阵发布3480篇,累计浏览量超10亿次。红旗渠宣传持续出新出彩。
今年3月,韩国包机游客抵达林州太行大峡谷景区旅游,拉开了2025年韩国包机常态化送客模式。“红旗渠号”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专列开通,“云南万人包机游河南”旅行团走进红旗渠……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红旗渠、走进红旗渠、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山河常新:从红色传承到融合新篇
青年洞天河亭,“凌空除险”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红旗渠特等模范、凌空除险英雄任羊成的外孙任斌强接过姥爷的接力棒,在60米高的峭壁上行走、飞荡,扣人心弦的演出令许多观众动容。
一场一场的高空表演,任斌强不说怕、不言苦。他说:“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表演,把红旗渠精神传下去。”
如何让红旗渠精神“活起来”?安阳全面审视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内涵,系统做好红旗渠精神对党员干部、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力、思想教育力和价值塑造力,做好红色培训、拓展红色研学、丰富红色体验,打造传承精神新阵地、红色旅游新高地。
“当数学题变得很难时,当跑步测试到最后100米时,红旗渠的故事会在我心里泛起涟漪——你看,连太行山都能被征服。”安阳市建业城小学李冬旭的研学笔记,印证着红色教育的青春回响。
“走一次千里长渠”“开一次主题班会”“抡一把开山锤”等红旗渠“十个一”主题研学课程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那段战天斗地历史的窗。
我市依托红旗渠十大工程和研学基地,系统编制《红旗渠研学旅行总体规划》《红旗渠研学旅行教程》《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打造河南省精品研学课程、十大研学精品线路;开展《红旗渠网上研学路 “云游”天河别样红》研学直播、“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小小讲解员”等系列活动,着力推动红旗渠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红色旅游进校园”优秀案例。
作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研学营地,红旗渠精神营地打造“问、越、造、望、生”五大系列200余门课程和20余条精品研学线路,创新开发创客无人机、3D打印、信息科技3个系列46门科技课程,开展研学的学生累计69万人次。红旗渠“基地+营地”的红色研学游体系逐步形成。
我市不断完善红旗渠红色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开设“红旗渠大讲堂”,深度解读红旗渠精神内涵;开办《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等线上直播课堂,全面拓展红旗渠精神传播形式和内容;建设红旗渠实训基地,情景再现红旗渠修建历程,增强沉浸式教学体验。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与红旗渠纪念馆、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共同形成“一渠一馆两学院一基地”红旗渠精神培训体系。
红旗渠景区升级《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实景表演剧目,提高了景区感染力,设置“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永在”等红色地标打卡点,举办红色故事会、红旗渠上好铁匠、我们的传家宝等主题活动,让参观者增加红色体验,感悟精神伟力。
太行山下、红旗渠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书写文旅融合新篇。
精神永在:从多维创新到文旅高地
4月5日晚,大型实景演出《太行·红日》首次公演,可同时容纳3000名观众的剧场座无虚席。
这部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担任导演,投资5亿元的恢宏巨制,创造性地将红旗渠建设和精卫填海神话相融合,以巍巍太行山为背景,结合数字和灯光特效,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填补了太行山演艺类项目空白,进一步丰富了红旗渠精神的展示形式。
位于石板岩镇的太行光影艺术馆项目正式运营,有效提升了游客沉浸式光影艺术体验。数字赋能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让游客乐游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完成青年洞栈道拓宽、鹰嘴山地质防护和纪念馆分水闸广场等项目建设,接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游客承载量增长至原来的1.5倍,让游客畅游红旗渠。
“游客满意是我们最大的满意。”林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局长宋上举说,“文旅工作者人人都是安全员、服务员、救护员、讲解员、宣传员。”林州推出“五好讲解”服务,全国“金牌讲解员”、省“巾帼建功标兵”等不断涌现,推动景区持续强化“智慧旅游”“双重预防”等标准化建设。红旗渠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入选“2024年度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0强”榜单。
红旗渠文创不断上新,打造“天河开物”红旗渠文创品牌。25个系列350余款红旗渠文创产品让游客把红旗渠精神带回家里、装进心里。
如今的红旗渠文旅,手握48项国家级荣誉——从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到“国家水利风景区标杆”,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国际研学营地”,从“共和国印记”到“全国红色基因库”,红旗渠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注脚。
春到太行,红旗渠水碧波荡漾,滋润着这片写满奋斗精神的热土。依托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我市推动林州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滑翔为核心,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构建起多业态联动的旅游新格局,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样板。
“我们将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安阳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积极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一项项重大项目正绘就安阳文旅浓墨重彩的画卷。”
六十年渠水奔涌,一甲子精神不息。红旗渠畔,安阳正以文旅融合之笔,书写新时代的“山河答卷”——这里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2025-04-12 20:31:00
2025-04-12 15:53:00
2025-04-12 11:34:00
2025-04-12 11:21:00
2025-04-11 18:03:00
2025-04-10 17:25:00
2025-04-10 16:31:00
2025-04-09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