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超千名特殊儿童!广东这3所幼儿园有哪些普特融合“妙招”?
2025-04-19 03:14: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3:14:00
“香蕉变出香蕉船,船上面有一排欢笑面……”童声回荡在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的礼堂中,来自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的孩子们手牵着手,在舞台上共同唱响粤语童谣《香蕉船》。
这一幕,发生在近日举行的“世界孤独症日”宣传教育活动暨“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2025年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当天,来自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130余名特殊儿童、家长走进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与省二幼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玩游戏。
近年来,这些温馨场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广东各地的幼儿园内。2021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借助3所幼儿院的师资力量,发起“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关爱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探索普特融合学前教育“新路”,成果已辐射36所幼教联盟成员园,惠及超千名特殊儿童。
普通学生也能在普特融合中获益
普特融合难在哪?
对幼儿园而言,接收到的特殊儿童情况各异,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普特融合教育需要家长深度参与支持,但其教育认知与理念却可能让孩子错过学龄前的“最佳干预期”。
如果孩子不能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引导,那么往后可能很难顺畅融入社会。
2021年,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
同年,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牵头组织下,“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关爱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省委机关幼儿院、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和二院与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携手开展普特融合学前教育探索。
让患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的特殊儿童从融入普通环境开始,逐渐融入主流社会,是普特融合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院长蔡晓冰认为,幼儿园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
“对于不能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更加需要接触和融入普教环境,同普通儿童相处交往,未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省育才幼儿院一院院长陈莹说。
部分家长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普特融合会影响普通学生的成长。然而,普特融合并非单向地让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普通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因为所处的教育环境,普通儿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特殊儿童,通过日常相处,能够让他们了解并理解特殊儿童,进而尊重和接纳他们,更好促成社会融合。”陈莹说。
省育才幼儿院二院曾接收患脑瘫、听障、孤独症等的儿童,通过随班就读的方式,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处于一致的教育环境中。
“在与特殊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普通儿童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人的困难和需求。”蔡晓冰说,他们会更加乐于助人,更有利于培养出善良、有爱心的品质。
省委机关幼儿院是3所幼儿院中首个牵头负责志愿服务项目的单位。万事开头难,潘虹对此体会颇深。
“在早期开展活动时,前来参加的特殊儿童都比较怯场,他们的父母也把口罩戴得很严实,担心被熟人认出。”潘虹回忆,随着相关活动的开展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们逐渐成为朋友,家长之间也渐渐熟络。
项目实施以来,3所幼儿院联合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开展活动50余场,通过自主游戏、共享生活、运动闯关等方式促进多元融合,并经常性开展送教上门、观摩跟岗、换岗交流等,让特教老师从普通儿童群体中丰富教学体验。
“开展活动时,我们尤其注意不要让特殊儿童被‘特殊化’,感到自己是特殊的孩子,而是被关爱、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省委机关幼儿院院长潘虹举例说,在组织孩子们做拓印时,会降低使用印章的难度,在“印一印、压一压”中,让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带动48所幼儿园投身学前普特融合教育
改变一点点发生了。
在省委机关幼儿院的某次活动上,一名特殊儿童牵着普通儿童的手,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围看的几位家长纷纷解下口罩,开心地笑着。“那时候,我觉得存在于他们心中、与社会连接的屏障消失了,让我非常感动。”潘虹说。
在此过程中,特殊儿童得到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我们曾接收一对脑瘫双胞胎姐妹,刚入园时她们由于运动发育迟缓,连路都走不稳。”蔡晓冰回忆,班上的小朋友并未因此向他们报以异样的眼光,还经常拉着他们一起玩。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两姐妹在大班时的体测成绩达到平均水平,还与同学们一起上台表演,自信展现自己。
教师同样获益匪浅。
“通过和3所幼儿院的共建、互动,我们能够动态掌握一些普通教育的新理念,对方老师也学习到一些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双向奔赴、互助互长的过程。”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语言康复部负责人宋彩凤说。
如今,正有越来越多幼儿园加入到开展普特融合教育的队伍中。
据统计,项目开展以来,来自省残康中心1253名特殊儿童社会融合能力显著增强,在3所幼儿院随班就读的25名特殊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71名特教老师直接受益。项目还带动36所幼教联盟成员园、省内48所教学交流园2700余名幼教从业者,共同关注并积极投身学前普特融合教育。
随着项目的有序开展,如何破解志愿服务稳定性、专业性、实效性难以平衡的难题?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党建+专业技能+志愿精神”工作机制,先后动员339名党员和青年教师,志愿服务人次5000多人次,极大增强了广大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有力保障了志愿服务质效。
在实施志愿服务的过程中,3所幼儿院结合各自优势,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普特融合学前教育模式。
例如,省委机关幼儿院将着力点放在推动“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共育”上,省育才幼儿院一院以幼儿、教师和家长为切入点统筹开展相应活动,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则注重整合利用医疗、教育、康复领域的资源和优势。
今年,“党建引领 以爱育爱”关爱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由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牵头负责。“我们将继续深化医教康融合新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协作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蔡晓冰说。
南方+记者 陈嵘伟 陈理
【作者】 陈嵘伟;陈理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4-19 03:14:00
2025-04-17 08:45:00
2025-04-16 09:45:00
2025-04-14 11:49:00
2025-04-13 20:10:00
2025-04-11 14:25:00
2025-04-11 07:05:00
2025-04-10 1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