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湖边这场特殊的追忆,为石人岭静眠的浙江地质先驱而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春晖 杜雪梅 张孙超 实习生 傅甜怡 通讯员 杨萤萍

西湖边石人岭山上,毛竹翠绿,阳光从竹林间透过,颇有意境。

时隔10年,84岁的南君亚踏上石人岭的山地,缓缓走到父亲南延宗的墓前。

“我曾以为再也找不到他的墓了。”南君亚轻抚墓碑,百感交集。

中国铀矿先驱南延宗的儿子南君亚前往墓地。杜雪梅/摄

4月3日,浙江省地质院在石人岭的浙江地质先驱叶良辅和南延宗墓前举行纪念活动。

这场纪念活动的背后,有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被称为“石痴”的中国铀矿先驱

4月2日,已定居贵阳多年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南君亚搭机返回故乡浙江。

潮新闻记者随浙江地质研究院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接机,机场到达大厅外,不少人的目光聚集在接机指示牌上——欢迎南延宗先生后人南君亚研究员一家。

南延宗是谁?

南君亚编著的《中国铀矿地质的先驱者》一书。杜雪梅/摄

南延宗是浙江乐清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发现铀矿的地质工作者,并且预测了在广西、江西、湖南等地有铀矿存在。”85岁的铀矿地质工作者吴永兴说,若没有南延宗的发现,国内原子弹研发乃至现今核能应用的步伐或许不会那么快。

青年时期的南延宗。浙江省地质院提供

1943年,南延宗在广西钟山黄羌坪发现铀矿。1954年,地质部门根据南延宗在广西发现铀矿的线索,在同一岩体附近找到了铀矿。

令人遗憾的是,南延宗于1951年在杭州因病去世。

他没能参与到铀矿的发掘和国内原子弹研制的相关工作中。南延宗离世时44岁,已是国内地质研究领域的专家,除了发现铀矿之外,还在福建、云南等地发现过大量当时稀缺的矿藏。

南君亚回忆,与父亲共事过的地质专家都说,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石痴”。“就算是跟我母亲结婚后的家书中,也离不开他找矿石的工作。”

“父亲弥留之际,母亲带着我去医院见他,他已无法开口说话,只是朝我摆摆手。”南君亚说,父亲是带着遗憾离开的。

南延宗之墓“遗落”十余载

南延宗去世后,安葬于西湖灵隐石人岭南麓,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叶良辅墓地的隔壁。

“父亲去世时,我才不到10岁,后来跟着母亲辗转去了上海、北京等地,而后定居贵阳。”南君亚的成长历程,一直跟地质工作打交道,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成为了一名地质研究者。

父亲的墓,他去拜谒过多次。但由于定居贵阳,祭扫不容易。曾有亲人建议,要给南延宗迁墓,或是迁往故地乐清雁荡山,或是迁到贵阳。

南延宗的自挽联中,有一句“三尺孤坟一片黄土在西湖也有乐趣”,这句话让南君亚决定不打扰父亲。

现在,南延宗的墓地。杜雪梅/摄

2015年,南君亚带着儿子、女儿和女婿来杭州扫墓,但在石人岭山林中怎么找也找不到。“我们找了一天,是带着遗憾回去的。”南君亚说,此后的这些年,他一直惦记着,但自己年纪大了,对杭州也不熟悉,就“托了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帮忙找,但也没有很多消息”。

直到2024年。

杭州铀矿地质工作者吴永兴和汤卫贞夫妇到贵州寻访曾经工作的找铀之地,拜访了南君亚。

“我跟南君亚是同学。”吴永兴说,作为一名铀矿地质工作者,他一直对南延宗先生心存敬意。去年,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吴永兴、汤卫贞夫妇获颁了纪念章,他们再次想起了南延宗,“我们不能忘记他。”

在拜访南君亚过程中,吴永兴得知,南延宗的墓“找不到了”。

此前,吴永兴、汤卫贞夫妇和浙江地质院工作人员寻访南延宗墓地。资料图

回杭后,吴永兴和汤卫贞夫妇俩开始为南延宗寻墓,“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又去了好几趟石人岭周边,都没有消息。”

2024年12月2日,夫妇俩再次到石人岭寻找。“那天找到傍晚,快要放弃时,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张顺泉师傅。”吴永兴说,张师傅已经70多岁了,听了南延宗先生的故事后,决定帮忙寻找。

12月14日,吴永兴接到张顺泉的电话,经过三次上山寻找后,终于找到了南延宗的墓:“墓碑倒下了,被埋在了泥下。”

浙江将为地质名人立传记

南君亚得知墓找到的消息时,非常激动,“一桩心事了了”。

4月3日,南君亚带领后人在南延宗的墓地纪念。杜雪梅/摄

吴永兴夫妇也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了浙江省地质院,得到了院里的高度重视。

如今,南延宗墓地里倒下的墓碑,已被浙江地质后辈扶起。

在4月3日的纪念活动中,南君亚带领着一批地质研究优秀青年,在南延宗和叶良辅墓前,诵读起地质“三光荣”精神。

静谧的石人岭里,回响起“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声音。

“我希望年轻一代地质人,能够继续传承地质先驱们的精神,为国家地质研究贡献力量。”南君亚说。

浙江地质文化资源丰富,也是地质名人大省。

浙江省地质院目前已基本摸清全省地质名人资源家底,成立“浙江地质名人”工作专班,要为地质名人立传记。

“推进此项工作,是希望让地质名人身上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被更多人知晓、传承。 ”工作人员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男演员,突然复出!

4月7日,40岁男演员徐正溪正式复出,此前他曾为照顾生病父亲退圈一年。7日,徐正溪回横店参加《百花杀》开机仪式,在开机现场他讲述了自己的心情,自曝两大幸运:经过这一年的旅程,我终于又回到横店,然后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我有这两种感触,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父母在一起,那第二件事情就是拿到百花杀剧本,然后参加这

2025-04-08 13:20:00

清明假期第二天 交通出行平稳有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清明假期第二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6亿人次。其中,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55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622列。为满足运力需求,铁路部门还及时开行夜间高铁,加强同公交、地铁等市政交通系统对接,打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公路人员流动量,今天(4月5日)预计超2.2

2025-04-05 21:44:00

西湖边这场特殊的追忆,为石人岭静眠的浙江地质先驱而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春晖 杜雪梅 张孙超 实习生 傅甜怡 通讯员 杨萤萍西湖边石人岭山上,毛竹翠绿,阳光从竹林间透过,颇有意境。时隔10年,84岁的南君亚踏上石人岭的山地,缓缓走到父亲南延宗的墓前。“我曾以为再也找不到他的墓了。”南君亚轻抚墓碑,百感交集。中国铀矿先驱南延宗的儿子南君亚前往墓地。杜

2025-04-04 07:12:00

续写人间大爱:父亲捐赠遗体器官后,女儿接棒成为志愿者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在父亲完成捐献的当天,我也签下了捐赠登记表,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4月3日清明前夕,在眉山市红十字会第五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现场,捐献志愿者刘志严紧握着父亲的捐献证书,声音哽咽却坚定。活动现场。古良驹摄。今年1月,刘志严的父亲刘银海走完人生旅程后,用特殊方式延续

2025-04-03 20:15:00

习语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他打比方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25-04-03 18:02:00

兰州人减不下来的真相:丝绸之路上的碳水帝国藏着多少“甜蜜陷阱”?

日前,央视新闻报道体重管理年特别点名甘肃成人的超重率达36%也就是说三个甘肃人中就有一个是“小胖墩”这下全国都知道甘肃人超重了小编表示生活在甘肃兰州这个碳水帝国那你更别想减肥!因为吃完你得扶着墙走回去晨光里的“温柔一刀”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楼上,兰州人的减肥防线便从一碗醇香的牛肉面开始溃败。这碗

2025-04-02 16:46:00

“哎!哇!”路人沉浸式解说小学生街头斗舞

“哎!哎哎!哎呀!哇!”近日,贵州贵阳,小学生街头斗舞,路人实况解说。网友:第一次知道哎这么好用!

2025-03-31 0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