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丨“老树”发“新芽” 常德老河街创新业态火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32:00    

湖南常德河街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复原老河街风貌,将这里打造成湖南省非遗街区示范点。如今,街区内的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更激发了当地文旅发展的活力。以本月初的清明假期为例,河街共接待游客超过了38万人次。那么,这条老街究竟有什么亮点呢?一起去看看。

生姜、茶叶、芝麻、花生放入擂钵,用擂棒捣碎,研磨后加上滚烫的开水冲调,醇香融合着茶香扑鼻而来,这就是常德河街最受欢迎的小吃擂茶。

游客 钟鑫:第一次喝擂茶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喝完之后我感觉口齿留香,因为它原材料里面有芝麻、花生,特别是加上炒米之后,喝的时候越嚼越香,不愧是非遗美食。

2009年,擂茶习俗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常德喝擂茶,还要配上压桌菜,有蒿子粑粑、春卷、米糕、萝卜等几十种点心、小菜。食客喝着擂茶,吃着压桌菜,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

游客 梅杨:我们常德的擂茶是喝起来比较有层次感的,我经常和我的同事、朋友约出来一起喝擂茶,可以更好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常德,擂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用来招待客人,代表热情与好客,也承载着亲朋好友间的情谊,一碗香浓的擂茶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常德河街某擂茶馆店长 伍克祥:擂茶就是我们店里的特色,我们这里有可以在桌子上用碗喝的,也有外面一杯一杯带走的,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一千多碗,接近两千碗。很多外地的游客,包括国外的都有,他们很多都不懂什么叫擂茶,我就给他们介绍,上了一桌他们体验之后,顾客觉得很新颖,很好。

常德河街:创新业态 让“老树”发“新芽”

湖南常德的擂茶是当地一种饮食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播这一传统文化?这是非遗传承人常常思考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现在年轻的擂茶传承人进行了大胆的融合创新,让茶香“飘”得更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习俗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元:三生汤,生姜、生米、生茶叶,以前我们喝擂茶就是现场擂的,而且有一大桌的压桌菜,但是比较复杂,游客也很难把它带走。

“90后”小伙谢元,他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从小喝着擂茶长大,看着父母围着擂钵打转、制作压桌小吃招待客人,他也学了一身好手艺。

2019年,当地举办首届擂茶文化节“擂王”争霸赛,谢元夺得“擂王”称号。这些年,他一直用各种方式推荐家乡的擂茶文化,致力于传统擂茶的传承与创新。玫瑰+擂茶、牛奶+擂茶、咖啡+擂茶,甜的、咸的、冰的、热的,最近一年,谢元和同事先后推出了20多款不同口味的新式擂茶饮品,吸引了不少顾客。

游客 游晨微:它的味道要比传统的擂茶更加清新,很沙的那种质感,然后还有一点淡淡的花果的那种香味,挺好的,就是有一个创新,我相信像我这种年轻人应该会比较喜欢这种味道。

游客 满慧文:小小的一杯拿着,随时可以走,很方便,尝到了传统的味道,又有一个简便的包装,又能够带得出去,这不就很好吗,让这杯擂茶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不仅擂茶能装杯带走,谢元团队还改进了传统压桌菜的形式,设计出有卖相、口味独特的新式擂茶糕点和特产。创新带来了改变,在旅游旺季、节假日,店里每天能销售近千杯新式擂茶,年营业额也是他之前传统擂茶店的三到四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习俗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元:我们通过新的业态、形式、传播,让擂茶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这项非遗,爱上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作为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的一种使命。

常德河街:多彩非遗 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

在常德河街,不仅有让人垂涎的非遗美食,还有各种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多彩非遗散布在整个街区,激活了老街的毛细血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不断激发当地文旅发展的新活力。

总台记者 尧遥:我身后的这栋鸳鸯走马楼是河街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以戏楼为主体,涵盖非遗戏曲,民俗曲艺,技艺传习等的主题展演场馆,如今,这里每周都会开展常德丝弦、汉剧高腔等非遗惠民演出,场馆内座无虚席。

在鸳鸯走马楼流韵芬芳的戏台上,正在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台上,演员们或说或唱,音随韵转;台下,观众听得入迷,看得认真。与过去的常德丝弦相比,现在的曲目、唱词融合了不少现代元素。

观众 丁熙雯:在形式上是又唱又跳,非常接地气,在歌词中我们听到了桃花源、擂茶、米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为一名丝弦爱好者,这里惠民演出很多,也很方便,我觉得这太棒了。

上个月,河街的桃源刺绣馆开始试营业。馆内集生产、展示、传播于一体,既销售桃源刺绣作品,又可以开设体验课堂,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同样,一家木雕工作室也搬进了河街上更大的空间。游客除了进店参观,还能在船上学习木雕制作,体验感拉满。

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潘氏艺术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潘能辉:我们现在也正在加紧地打造常德的船艺术展示馆,想开展丰富多彩的木雕制作,非遗体验等研学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我们非遗的魅力。

一曲丝弦绕梁、一尺锦绣悦目、一口擂茶飘香……用文化搭舞台,让非遗“唱主角”,古老的手艺在河街汇聚了更足的人气,一年来,又有20多项非遗入驻河街,目前总数已达83项。

湘西北文化与文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佘丹清:河街是常德近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我们利用好河街丰富的非遗资源,用更多科技的、现代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赋能这些传统文化,真正把传统文化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让它们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大价值。

相关文章

遵义云门囤景区关于景区内部分景点暂停开放的通知

广大游客朋友及合作单位:为切实保障游客人身安全,遵义云门囤景区将于2025年4月22日至2025年4月24日(共3天)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天眼地缝地质灾害排险工作,排险期间园中园区域彩虹瀑布与天眼地缝景点将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地灾检测期间游客参观游览线路临时调整为:游客中心

2025-04-22 09:02:00

文化中国行丨“老树”发“新芽” 常德老河街创新业态火出圈

湖南常德河街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复原老河街风貌,将这里打造成湖南省非遗街区示范点。如今,街区内的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更激发了当地文旅发展的活力。以本月初的清明假期为例,河街共接待游客超过了38万人次。那么,这条老街究竟有什么亮点呢?一起去看

2025-04-22 07:32:00

遛公园遛进医院?公园受伤索赔案,“一老一小”占比近九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春暖花开,在市属公园和街心花园,经常能看到老人们舒展筋骨的身影:既有双杠上的“倒挂金钩”“空中飞燕”等“硬核”锻炼,也有散步、慢跑等相对轻松舒缓的“小运动”。不过,春季虽是锻炼黄金期,老年人锻炼运动的方式也是有动有静,五花八门,但还是要格外当心。记者梳理本市近5年相关案例发现,“小运

2025-04-21 13:04:00

购物诈骗、出租车敲诈等乱象,导致韩国的外国游客投诉增加71%

一名日本游客走进首尔一家化妆品店,发现商品没有标价。在店员施压下,她购入一款面膜套装,随后发现该商品在其他渠道售价仅为这家店的三分之一。当试图退货时,店员转而说服她购买另一款产品——结果再次陷入高价陷阱。△近日,购物者在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家零售店浏览商品。近日,韩国旅游发展局发布一份最新报告。报告显

2025-04-20 17:01:00

泉州清源山“带路党”屡禁不止,一伙男子公然吆喝拉客,称可带游客逃票上山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蓉 吴日锦 文/图近日,来自福州的游客林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880反映,在泉州清源山门票售票处的转盘附近,有一伙司机在现场揽客,以每人40~80元的价格,带游客从偏僻小路逃票上山,不仅让游客的体验感很差,还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清源山景区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

2025-04-18 11:46:00

春天里的陕西丨紫荆花海如约盛放 解锁秦岭里的“粉色浪漫”

紫荆花海如约盛放,解锁秦岭里的“粉色浪漫”。近日,秦岭北麓的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一年一度的“紫荆花季”。4月16日,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记录下紫荆花竞相盛放的壮丽景象,为游客呈现“云端视角”下的春日盛景。镜头中的千亩野生紫荆花沿山势层叠绽放,如泼墨山水画般铺陈于峡谷之间,为春日秦岭增

2025-04-17 09:08:00

三明泰宁:农旅融合助力乡村释放多元活力

东南网4月15日讯(通讯员 李少兰 熊明欢 陈宝娟 潘俊江)游客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挥舞着锄头,不时传出收获的欢呼声……4月13日,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的竹林内热火朝天,当天首届泰宁县“趣挖春笋 源来有你”活动拉开帷幕,30余名游客参与挖笋体验,赏春寻鲜。游客体验挖笋乐趣多 新桥乡供图“清明前后

2025-04-15 17:14:00

【发现春之美】兴凯湖“武开湖”壮美冰浪奏响春日狂想曲

央广网哈尔滨4月14日消息(记者李雪)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位于黑龙江省的中俄界湖兴凯湖迎来开湖盛景,冰浪汹涌的壮观场面吸引众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兴凯湖开湖(央广网发 马越 摄)兴凯湖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每年12月左右进入冰封期,次年3月前后开始逐渐融化。兴凯湖开湖分为“文开”与“武开

2025-04-14 22:06:00